建筑的布局充分结合了用地特点。
建筑用地被水系划分成东西两个长条形区域,为了活化利用中轴水系,
首先方案采用架空建筑的方式,增加了公共空间,
然后通过空中连廊,加强水系两侧的连接。
两个塔楼布置在水系两侧,继承了中轴关系。但是没有进行对称布置,而是相错排布,提升了视野的通透性。
红岛交通商务区,作为区域的交通核心门户,未来将建成高铁枢纽引领的产业新城。
红岛线网运营控制中心项目位于区域核心的主轴线上,靠近红岛高铁站,未来将成为本区域发展的核心,引领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。
传统控制中心的设计,难以承担红岛的中心地标形象,同时也无法和水系景观、公共空间等周边区域形成有机互动。
所以我们提出“道连世界,山海同歌”的概念,设计取山海之形,塑通达之道,融文化之魂,化用穿越时空的种种连接,在经略海洋的大背景下,打造青岛地铁的城市地标。
文化的连接,传承自千年胶东渔盐文化,是这片土地上人与山海最早的连接。
城市的连接,是流转汇聚的列车,将这座山海之城与生活在此的每一个人相连。
世界的连接,经略海洋,向海图强,通过集聚创新与世界连接更多的可能性。
建筑的形体也更好地塑造了城市地标特质。
主楼设计退台,作为空中鸟瞰花园,营造自由空间感。
同时削减了建筑体量,来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,
并对形体做弧形处理,建筑形似山峰入海,灵动汹涌又不失稳重。
建筑的外立面也融合了青岛和地铁的特点。幕墙的垂直划分提取了地铁轨道元素,幕墙之间上下相错,呈折角形状,源自于渔网的结构。简约而不失细节,建筑形体更加灵动。